- 新聞中心
- 聯系我們
- 悉尼協議研究院
- 馬老師:16601035877
- 郵箱:wfqzmyq@126.com
“雙師型”教師成長的三條路徑
發布:悉尼協議研究院 點擊:
2022年10月,教育部辦公廳發布《關于做好職業教育“雙師型”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》,明確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申報各層級“雙師型”教師應滿足的標準和條件。基于此,2023年9月,山東省教育廳印發《山東省職業教育“雙師型”教師認定實施辦法(試行)》,在滿足4個基本條件的基礎上,圍繞教學能力、實踐能力、教研能力三個方面,對各層級“雙師型”教師的認定提出了層層遞進的量化標準。新時代背景下,伴隨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、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工作的發展,有關“雙師型”教師成長路徑的研究再度成為熱點。不可否認的是,在新標準導向下,研究高等職業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成長的路徑對“雙師型”教師團隊建設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
強化主體責任,建立“規范—協同”的培育鏈路
2022年5月新修訂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》以法律條文形式明確了政府、行業、企業和院校各個主體的責任。探索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的成長路徑是一項系統工作,高職院校作為責任主體,需要將行業、企業和各級政府的力量協同統籌,這離不開高職院校制度化、規范化的管理。
明確各方需求。通過政策研究、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,明確政府、企業、家長、學生對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知識與技能等各方面的期待與要求。基于此,明確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發力點。
厘清角色定位。根據“雙師型”教師認定標準,因校制宜,厘清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應發揮的作用是什么,應取得哪些可量化的教育教學成果,應搭建怎樣的發展階梯,提供怎樣的發展資源。
設定培育目標。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的培育必須與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等現實背景相結合,明確培育目標和培育措施。通過院校排查、教師自查、學生評價等方式,明確“雙師型”教師的技能提升點與能力短板,設定符合實際的培育目標。
強化角色規范。師德師風永遠是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。此外,創新“雙師型”教師評價機制,在規范前提下鼓勵教師全面自由發展。高職院校應當更加關注教師的創新能力、實踐技能和團隊合作等方面的綜合表現,激發“雙師型”教師全面發展、自主成長的意識,自覺明確應該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,激發“雙師型”教師在規范化制度下謀求個性化發展的內生動力。
發揮雙元作用,建立“互動—道同”的賦能鏈路
系統科學的“雙師型”教師團隊應該由職業院校的“雙師型”教師和企業的“雙師型”教師共同組成,這對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的成長和人才培養都是效率最佳的選擇。發揮校企雙元作用,建立結構科學、運轉高效的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,需要校企雙方的“雙師型”教師在謀求道同的合作中,加強互動,補齊各自的短板。
在雙向互動中取長補短,謀求道同。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的進程中,高職院校專任“雙師型”教師和企業兼職“雙師型”教師都存在各自的成長短板,這勢必會影響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的銜接。因此,在雙向互動的過程中,高職院校在向企業學習實踐技能的同時,應當為企業兼職的“雙師型”教師提供一定周期的培養培訓,在掌握一定的職業教育教學的知識后,再進入高職院校指導實踐教學。同樣,高職院校專任“雙師型”教師也需要在具備職業教育教學能力的基礎上,學習企業生產技術,掌握生產技能,具備基本的實踐教學能力。當然,雙方在合作互補中提高“雙師型”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,對此雙方要有充分的準備。
在道同中尋求合作多元化,實現雙向賦能。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的育人職責不僅關系到千萬學生的未來,也關系到國家的民生與經濟發展,這要求雙方合作不能局限于取長補短,更要拓展合作視野,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能量。校企雙方互相學習知識與技能是雙方進一步合作、實現雙向賦能的基礎。在此基礎上,面臨產業轉型升級、快速迭代的背景,校企雙方要在探索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和職業教育集團,建設雙元合作站點和常態化工作機制,促進研發成果轉換、制定“雙師型”教師專業能力標準等方面尋求更多合作的可能,做好“專業—職業”的銜接。在賦能的過程中,要實現合理分工與組織協調,反哺校企雙方“雙師型”教師的專業成長,提升“雙師型”教師的專業化水平,發揮高職院校適應和引領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作用。
增強自身技能,建立“技能—認同”的生長鏈路
《職業教育“雙師型”教師基本標準(試行)》對高職院校各層級“雙師型”教師提出了較為明確、層層遞進的標準和要求。這是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成長的重要依據。
無論哪個層次、哪個階段的教師都應堅持修煉自身,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優化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,秉承“學高為師,身正為范”的準則,真正做到為人師表。高職院校的“雙師型”教師也不例外,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,注重結合專業和就業,培養學生的職業規范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。
“雙師型”教師要具備基本的教育學知識,熟悉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能人才成長規律,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儲備,以及相關職業資格證書;熟知該專業的知識體系和實踐體系,并能夠將其融入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。
緊跟時代步伐,掌握專業的前沿信息和技術,不斷提升數字素養,強化自身技能,練就過硬本領,在擴大學習深度的同時不斷拓寬學習的廣度,逐漸從適應專業教學方案過渡到設計教學方案,提升原創教學的準確性和科學性,更好地適應和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高標準、高要求。
要在團隊合作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。“雙師型”教師不僅要注重與學校教師的合作,而且要將目光延伸到企業,延伸到具體的崗位、具體的工種,沉下身子走進工廠,沉浸式學習緘默知識,全面感知在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“雙師型”教師發展的短板和措施。
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獲得社會認同的基礎是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,關鍵是能夠對接企業的職業崗位需求,培養一批又一批真正能夠走上工作崗位的基礎技能人才,使他們能夠在工作崗位上繼續接受職業教育。與此同時,高職院校“雙師型”教師的成長離不開高職院校的規范管理、行業企業的賦能支持和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。
(作者:鄭 辰 張文娜,單位系山東省臨沂職業學院)